行业动态

欢迎拨打 服务热线

奉公守法 无私奉献优质服务 恪尽职守

0516-83843866

186-0516-1110

立即咨询

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大数据时代技术防范在智慧小区中的应用

时间:2023-02-11 10:25:55    点击:129

一、智慧小区的概念及内涵。

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社区作为居民居住之处,安全一直以来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安全与否也成为居民选择社区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之外,还要给居民带来安全感和满意度。智慧小区作为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小区就是通过视频监控、智能门禁、消防监测、一键报警等系统,构建覆盖整个小区的智能物联网,全息自动感知“人、车、物、案”等实时动态,对整个小区形成无死角、全方位立体防控。各子系统相互联动,一旦事件发生,系统能迅速锁定事件区域及相关人员,精准处理,提高处置效率。

大数据时代,通过智慧小区建设,采集小区动态全量信息、检测安全全部状态、应答居民全部求助、共享汇聚全量数据,建立起全时监控、全域巡查、全民互动的智慧安防体系,不断夯实小区治安防控体系根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传统居民小区安防建设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已有不少城市加入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建成了诸如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电子围栏、车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维持了小区的基本运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区的技防水平,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便。但是,老旧小区、治安混乱小区等仍存在各种矛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视频监控系统落后。

一是整体布局落后,监控资源有限,点位选择上没有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布点,没有硬性参照标准,没有做到闭环,极易被绕开躲避,留有盲区死角。二是小区虽然安装有视频监控、门禁系统,但基本都存在视频探头像素低、质量差、存储时间短、格式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匹配等问题。三是设备故障率高,无自动检测功能,缺少定期检修维护,故障比例高,随着时间推移,监控设备损坏等较多,无法满足现实防控需求。

(二)安防系统未成体系。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小区自身建设滞后,安全防范不够重视,整体建设未成体系,存在较多缺陷。一是外围防范设施老旧。有相当数量传统小区实行敞开式、通透式管理,出入口过多,地下车库、周边商铺也能进出小区,却未设置保安值守、监控探头。不少小区的落水管直接成了犯罪分子攀爬盗窃的“好帮手”,部分居民小区虽然建有围墙护栏,但仍能被轻松翻越。二是防盗设施不到位。小区没有安装防盗门窗,有的防盗网安装不合理,未安装联网报警器、楼宇对讲装置等技防设施,门禁系统损坏无人维修,成了摆设。三是技防设施缺乏。部分拆迁安置居民小区和老旧商品房小区并未设置专门停放车辆的车库,没有专门针对车辆的技防设施。

(三)物业管理人防缺位。

部分小区物管单位对治安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按居民小区居住人数、出入口通道设置和治安状况实际需要配备安保力量,加之物业管理人员和物业保安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培训,专业性不强,导致小区治安防范工作不到位。

(四)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社区、物业等治安共建、共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部分居民抱有“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心态,对物业保安管理不配合,不自觉使用单元门禁,不遵守门卫制度,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大数据时代技术防范在智慧小区中的应用。

(一)视频监控。

小区内人流与车流进出频繁,需要在重点关注区域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大数据时代,智慧小区的高效管理要求视频监控具备高清、智能和联动的特性,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的安全性,也为公安机关破案带来直接帮助。具体实现方式为:尾随预警+人流量预警+人脸抓拍+轨迹跟踪+报警视频联动+视频结构化。小区公共区域的监控系统可在小区室外重点公共区域设置红外枪式摄像机,根据具体环境特点选配超低照度、强光抑制、宽动态以及手动/自动变焦、光学变倍等功能,以实现室外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管理,具体包括对小区主要干道、活动广场、室外停车位、广场水池和机房等重点关注区域;每栋大楼的各个立面布设多方位、多角度红外枪机摄像机监测高空抛物等行为。当摄像机检测到人群聚集、人员尾随等关注事件,系统将迅速地进行预警报告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二)周界防护。

小区边界是小区安全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小区内物品与财产相对集中,进出人员类型复杂,如何区分业主与访客、识别非法进入事件,杜绝非法进入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小区保安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住宅小区的围墙、栅栏、河道、消防通道等沿小区周界封闭设置入侵报警装置,当发生非法入侵报警时,在电子地图上准确显示报警点的具体位置,并具有防拆和断路报警功能。开放式小区,推行小区周界安装具有视频越界报警功能的摄像机,“视频围墙”封闭建设工程,实现小区周界视频全覆盖。入侵探测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应确保对非法入侵行为及时发出报警响应,探测范围应有效覆盖防护区域,但同时应减少或避免因防护区域以外正常活动而引起误报的情况发生。小区边界防范管控和报警子系统联动合一,边界区域安装室外防水红外枪机,对小区边界进行无死角全天候监控;边界区域布置红外线对射,对小区及围墙边界进行主动探测;重点关注边界区域加设红外高清智能球机,设置预置点;边界监控画面划区域检测,人员跨线报警,并联动附近球机预置点;报警相关视频在管理中心的大屏弹窗提示。

大数据时代,可充分运用视频侦测、生物磁场感应、物联传感技术、RFID射频、红外线技术,在小区周界围墙、栅栏、与外界相通的水域、易攀爬管道等部位,部署报警装置,组建周界安防物联网。要求系统前端应选用不易受气候、环境影响,误报率较低的周界防护系统。可自行设置防区,实现监控全覆盖,通过视频监控与报警的联动,对入侵行为进行图像确认、复核。系统报警时,物业中心应有声光报警信号,并应在显示屏或电子地图上准确标识报警的周界区域,联动视频探头对应区域的监控图像来显示确认报警区域。

(三)人员出入。

为有效管理小区出入口等区域,小区出入口可采取智能识别技术手段,设立人员通行设备,进出人员应通过身份识别认证后方可通行,人员通行设备与认证识别联动,同时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小区的人进行动态人像识别,图像获取进行留存,提供实时比对布控、历史数据查询、轨迹分析等服务。外部来访人员需通过管理人员进行身份登记确认或由住户授权,方可通过。人行出入口系统由人员身份识别卡、感应读卡器、人员通道闸机、控制器、出入□管理软件及系统工作站等组成。采用TCP/IP通讯方式与上级管理层通讯,支持联机或脱机独立运行,并可联动附近摄像机进行抓拍存储,人行出入口子系统接入小区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设备资源、人员权限与配置的统一管理。

(四)车辆出入。

在小区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应部署集成道闸、抓拍机、补光灯、LED屏、语音播报、车检器等功能的车辆通行一体化道闸。根据预登记的车辆信息,自动识别自动放行。对访客车辆进行自动识别、记录,经住户或物业保安授权临时通行。抓拍照片应识别车辆特征属性(号牌、颜色、车型、宽度,自动记录编号、小区编号、前端设备ID号、过车时间、车道号、同行方向、车牌号码、车辆属性、抓拍图片)。支持特定车辆信息配置和自动报警功能,报警发生时,且能弹出实时监控画面,支持动态回放。

(五)人脸识别。

在小区各人行出入口、非机动车通道和单元门禁应安装人脸检测视频探头(要求24小时不间断抓拍,抓拍速度应小于200ms,同框应能拍4张以上人脸,抓拍率不低于98%,抓拍正脸率不低于90%,人脸重复抓拍率不高于10%,人脸识别率不低于99%);支持特定人员的识别预警功能,且能弹出实时监控画面,支持动态回放;抓拍照片可支持人脸属性(种族、年龄、性别、衣服颜色和类型等)标注;上传数据包含记录编号、小区编号、前端设备ID号、时间、出入方向、人脸属性、抓拍图片等。

(六)单元门禁。

在楼栋单元门口应部署单向进入带人脸识别功能的可视对讲门禁系统。支持刷卡、身份证、人脸、虹膜识别、密码、手机扫二维码等多种方式通行门禁。支持小区住户通过物业实名制登记信息,认证操作时进行图像抓拍留存,完成可通行门禁授权。支持访客已获取的临时通行授权,通行单元门禁。支持按需设置开门权限,为住户、物管人员、社区管理人员、警务人员开通开门权限和期限;为已通过身份证、居住证登记的外部来访人员,开通与目的地相关的部分门禁的临时通行权限。支持数据比对,研判房屋居住类型(自住、租住、空置);异常事件监控(房间出入人员数量异常增多、房间出人人员时间异常、久未出门、房间授权异常等),智能排查异常情况,分析特定人员出入异常、出入轨迹预警。上传数据包含记录编号、小区编号、前端设备ID号、进入时间、人员姓名、身份证号、人员抓拍图片以及目的地楼栋、单元、房间号。

(七)紧急求助。

对小区重点帮扶对象,配备可定位的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实现快速报警,双向语音对讲。对小区精神障碍患者,配备可定位的移动式紧急报警装置。

(八)电子巡查。

在小区的重要防区部位及固定巡查路线上应部署感应式、接触式巡更器。支持规划巡更路线和值守点。支持保安巡查人员、地点、时间、顺序等巡更、值守数据管理。支持巡查违规记录提示,对小区各项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全流程记录,动态调整重点巡查时段,实现小区防控业务规范高效运转。

(九)安全监测。

在小区楼宇内可部署公共区域烟感、消防门门磁、消火栓水压以及水、电、燃气表感应器,实现实时预警。消防、能源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消防、能源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采集水、电、气用量数据。消防监测设备预警时能弹出实时监控画面,支持动态回放,具备声光报警、故障自检功能。能源监测设备发现异常时,及时记录显示编号、感应器设备所在小区楼栋、单元、房间编号、前端设备ID号、上传时间、用量数据。

(十)无线上网。

在小区出入口应部署WIFI卡口设备,采集手机MAC地址、时间、经纬度。小区所有出入口应全覆盖,每个出入口应至少安装一套WIFI卡口设备。

(十一)信息发布。

在小区内部署信息发布或公共广播系统,可采用室内屏、室外屏、手机APP等多种载体。信息发布可由社区、物业、业委会负责,宣传内容由社区和社区民警审定后发布。发布内容可为党风党建、安防宣贯、警情通告、紧急通告、好人好事等,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形成“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

(十二)智慧物业管理系统。

整合多层级物业管理子系统,多业务融合、跨系统联动。实现PC端+APP端同步处理帮助物业提供24小时贴心服务。

毫无疑问,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智慧社区已经成为下一个聚焦点。传统堆砌设备、以独立子系统建设居多的模式已落伍于时代,只有深入群众,在深度把握小区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热门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解决其在安防管理中实际面临的差异化难题,才能真正实现智慧社区的价值和意义。(王晶晶)

                                                                                                                                                         转载自《中国保安协会》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新时代加快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下一条:多元融合 创新驱动

返回列表